激光粒度分析儀電區感應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發明的,早用來測量血球的大小。這些血球實際上是呈單模態懸浮在稀釋的電解溶液中。此法原理很簡單。在電解溶液中放置一個有小孔的玻璃器皿,使稀釋的懸浮液流過該小孔,在小孔兩端施加電壓。當粒子流過孔洞時,電阻發生了變化,產生電壓脈沖。在儀器上測量該脈沖的峰值的高度,然后與標準顆粒的脈沖峰高比較,從而得到被測顆粒的大小。因此這種方法不是一個的方法,它是有比較性質的。對于血球而言,此種方法是不過的,它能得出數量及體積分布,對于工業材料來說此法則存在著如下缺陷:
1.很難測量乳濁液(射流就更不可能了)。干粉則須懸浮在介質中,因此也不能直接測量。
2.必須在電解質溶液中測量。對于有機物質這很難,因為不可能在二甲苯,丁醇,及其它的導電性很差的溶液中測量。
3.此方法需要一些校準標準,而這些標準昂貴且在蒸餾水及電解質溶液中改變了他們的大小。
4.對于有著相對寬廣的粒度分布的物質來說,此種方法進行緩慢,因為必須改變小孔的大小且存在著阻塞小孔的危險。
5.此測量方法的低限度由可能的小的孔徑所限制,當孔徑低于約2μm時測量起來很難。所以不可能以0.2μm的孔徑來測量更細的顆粒比如TiO2顆粒。
6.測量多孔的粒子時會得出很大的誤差,由于被測量的是粒子的外殼尺寸。
7.密度較大的物質很難通過小孔,因為他們在此前就已沉降了。
8.綜上所述,激光粒度分析儀這種方法適用于血球的粒度分析,對很多工業物質來說是不可靠的